查看原文
其他

[乡土] || 清明时节,想起爷孙一起的慢时光

2017-04-05 辛 克 时光捡漏

作  者:辛  克

图  片:来自网络

来  源:【时光捡漏】——一个不善于追热点,博眼球,只想静静地讲普通人的柴米油盐的琐碎家常、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、偶尔发发牢骚,偶尔转述别人故事的公众号!




清明时节,想起爷孙一起的慢时光

文  | 辛  克

小英手里提着一沓纸钱,小姑在旁边走着,视线中陡然高耸的兔儿山显得有些突兀,一层层梯田里的麦苗长得葱葱茏茏,前几日的一场透雨让蔫巴一整个冬天的麦青换了一身春装,本就光秃秃的兔儿山因着这一台台麦田有了些颜色,“爷的坟就在第六层梯田上,一年只来一次,可怎么就像是昨天才刚刚来过一样?”小英心里一阵恍惚,小姑在旁边和大伯说什么,她一句也没有听进去,十几秒的时间,恍恍惚惚就像做了一场梦……

小英是孙子辈中最小的,说是最小,其实和最大的堂哥也就相差七八岁。爷和婆倒怀怀地把每一个孙子哄大,看着他们学会走路,学着说话,再到上学、工作,成家立业。爷在有生之年竟也有了曾孙,村子里能像爷一样“四世同堂”的老人没有几个!爷说,活人过日子就要有人哩,没有孙子孙女还活啥人哩?

小英的父亲排行老四,上有三位兄长,下有三个妹妹,当年兄弟四人相继成家,十几口人的大家庭没有因为劳力的增加而变得红火,大家有大家庭的活法,小家有小家庭的想法,爷是个不善言谈、但却明事理的人,在大家庭还没有爆发暴风骤雨之际,他就把全家老小召集一起,一锅旱烟的功夫分了家!原先一到饭点就热闹异常的大厨房瞬间冷清下来,新砌的几间小厨房却在柴火升腾中飘出了浓郁的饭香!没有人再抱怨餐食不好,小家庭的伙食看着一家比一家好。

大人分了家,话是少了,明显生分了许多,就连吃饭也是端到自家屋里,可孩子还像从前一样,从大伯的屋里窜到二伯的厨房,从三爸的炕上跑到二爸的屋里,谁家做了“改样”孩子第一个知道,谁家碗里有肉,孩子就会跑到爷和婆跟前张扬,婆在灶火忙碌着,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孙子的嚷嚷,她终于明白为什么看着红火的大家庭要分家,逢着开饭前缺醋少盐的时候,没有一个媳妇主动去商店买回家,可现在呢,哪一家会忍着甜面淡饭的日子啊!

爷和婆跟着小英一家子生活,三个姑姑在几年内相继出嫁,小英的爸妈在镇上开了一间调料铺子,生意不大也不小,一年四季都守在铺子里面,小英和哥哥是在婆的炕上长大的!

小英上师范的时候,爷已经七十多岁,一辈子没有干过多少苦力活,身子骨还算硬朗。每天早上六点起床,提着一把大扫帚,从后院扫到前院,再从院子扫到大门外面,水泥罩面的地板每天都让爷用拖把抹的发亮,能当镜子用!

爷在后院垒了半人高的小房子,从凤翔南关集上买了一只羊,待到产下两只羊羔,爷每天都能喝上热腾腾的羊奶——当然少不了给自己的孙女。小英的父母经年不在家,即使夏收秋种大忙时节,也只是回来忙活几天,剩下的农活全部由爷和婆接手,晒麦子、摞麦草垛、剥玉米,砸秸秆……待到小英的爸妈回家时,地里的所有农活已经收拾的妥帖!

小英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离家五六里的一所村小,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大都相差无几,好在宿舍是在二层楼上面,没有老鼠的侵扰,小英的住校生活还算满意。每周日下午赶天黑到学校开会,周五下午放学回家,一周时间都在学校内度过,一日三餐在教师灶解决。早晚饭五六个人用餐,午饭则有十三四个人,小英刚上班的第一个月受不了每天一成不变的机器面,她比任何时候都要想念婆做的手擀面,可集体灶就是这样,不会因为个人口味而变换花样,再者说,灶夫只有一人,每月二百元的工资都让校长头疼,灶夫哪会为这区区二百元而辛苦自己两个小时呢?

教工灶的餐食简单,主要以面食为主,每个人每月从家里带五十斤面粉,算是抵消自己应付的一部分伙食费,小英月工资不到三百元,第一个月的伙食费结算单公布,她每天三顿饭都在学校解决,自己也总共花了十八块钱!小英周末回到家,吃饭的当儿说起了往学校带面粉的事情,家里距学校五六里地,可父亲没有在家,自己一人骑自行车还可以,要是后座载着一袋五十斤的面粉,自己的骑车水平可驾驭不了!爷端着一碗稀饭小口嘬着,对小英说:“英子,给学校交面的事你不用管了,爷想办法,管灶的老师既然给你说了,那咱也不能拖着不管,你放心,这一周爷就给你把面粉送过去!”“爷,不用急,等我爸哪天从镇上回来了让他给我送过来,你不用管。”小英回答道。一句随意话,小英没有把爷说的放在心上,她只是想让父亲回来了给自己送过去,爷都七十多岁的人了,哪能让爷受这么大的折腾。

周二中午,小英上完语文课没有下楼,她要接着上英语。教室里嘈杂一片,孩子们吵吵嚷嚷,尽情享受着课间十分钟的乐趣。六年级的王老师从教室后门走了进来,“小英,下课了咋不下来哩?你爷来了一会了,在房子等你哩!”尽管教室里吵得厉害,小英听得不是很清楚,但她还是听见了重要的几个字。小英愣了一下,“王老师,你说我爷来了,你不会是蒙我吧?”“呵呵,小英,赶紧往下走,我骗你干啥哩?你爷拉着架子车,把面粉送到学校来了,爷的身体真硬朗,七十多岁的人了,还能拉着架子车走这么远的路,小英,你幸福的很!”小英瞬间鼻子发酸,眼睛里有东西要涌出来!小英急忙拿起书遮挡了一下,急急从教室走了出去。

大门内侧停放着一辆熟悉不过的架子车,车子的攀绳是爷用家里的旧衣服拧的五花绳,这是独一无二的标志,即使把车子放在成千上万辆架子车中,小英一眼就可以找出来!

“小英,你爷来看你这个宝贝来了!“张老师从对面走过来,笑着给小英说。

“小英,你爷看着就像是六十岁的样子,身子骨硬朗的很!”李老师抽着烟,对着小英说道。

爷是最熟悉不过的爷,可小英心里就像有一只兔子,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,谁能有自己这么幸福,有这样一位爷爷,七十多岁的高龄,还要亲自拉着架子车,步行五六里给自己的孙女送来半百斤重的面粉,爷的身体吃得消吗?小英心里想着,腾腾上了楼梯,伸手挑起了门帘。

“爷,你咋给我把面拉来了?我不是说了不让你拉吗?这么热的天,来来去去十几里路,我咋放心你哩!”小英一进门,急急的给爷说了几句。

“英子,爷身体好着哩,我要是走不动,还能拉着车子走这么多路来吗?你婆今早上蒸的包子还热着,都是你喜欢吃的豆包,你趁热吃了吧!”爷坐在凳子上,嘴里吧嗒着一锅旱烟,额颅上已经出了一层密汗。

“爷,我给你倒了热水,你赶紧洗把脸,等会躺床上休息一会,今晌午在学校吃饭,下午等太阳下去了再回屋里去。”小英在盆子里掺好了热水,从门后的细铁丝上取下了毛巾,等着爷洗完。

爷肯定是走热了,这一路基本没有树荫,十点多的太阳已经把温度升的老高,爷放在桌边的手帕已经被汗水浸的湿淋淋的。小英拿过另一只盆子,赶紧把手帕搓洗了一遍。

“英子,爷回呀,你赶紧给学生上课去,我看这学校好着哩,你给人家好好教书,千万不敢耽搁学生,你婆在屋里操心我着哩,我得赶晌午饭回去。”爷洗了一把脸,拿起挂在墙上的草帽,转身就要离开。

“爷,这么热的天,你急啥吗?你这会回家,我在学校也不放心,你还是下午天凉了再走。”小英切切地想要劝住爷。

“额娃,这天气能有三伏天热吗?爷又不是不敢见太阳,我戴着草帽,要是太热了,我就找个树荫歇一会,来的时候是慢上坡,车上还有半百斤的面,回的时候是空车子,还是下坡路,爷也不用吃力,你就放心,爷还没有到走不动几里路的时候。”爷说着,顺手戴上草帽,揭开门帘出了房门。

“爷,你等一下,把手帕带上,我给你装瓶水,路上渴了就能喝。”小英知道爷的脾气,爷说回肯定回,他不想给孙女添麻烦。

“小英,你爷回去吗?让你爷吃完晌午饭再走么,这么热的天!”张老师站在大门口,笑呵呵地给小英打招呼。

“路近着哩,我就回去了,英子在学校还要你关照哩!”爷微笑着给张老师说。

“老叔,英子这女娃乖得很,你就放心,这会天气热,你路上走慢些!”张老师说。

“呵呵,我也走不快,我孙女要留我吃晌午饭哩,吃饭不吃饭不重要,我就想来看看我孙女工作的学校,今儿个看了,我也放心了,我回去给她婆说说,我这英子可是她婆的宝贝!”爷一边说着,弯腰扶起架子车辕,把精致的攀绳斜搭在肩上,侧过身子给英子摆摆手。

“英子,你赶紧回去上课,爷一会就到家了!”

“爷,你走慢些,渴了就喝口茶水,晌午了我给屋里打电话,你到屋里了我就放心了。”英子给爷叮嘱着。

爷挺直身子,可后背还是看着有些驼,他慢悠悠迈开步子,迎着拂面而来的微风向前走着,英子站在校门口,一直看着爷和那辆架子车,直到拐过路口,视野里只有已经打花的麦田……

“英子,你认得你爷的坟么?”小姑在一边问道。

“哦,姑,你刚才说啥哩?”小姑的一句话把小英从恍惚中拉了出来。

“我说你认得你爷的坟么?”小姑重复了一遍。

“姑,我咋能不认得我爷的坟哩?你看,那一座长满雪草的不就是我爷的坟么!”小英说道。

“英子,你爷没有白疼你,几个孙女都是你爷和你婆哄大的,可这两年清明上坟的只有你这一个孙女。”小姑幽幽的说。

“姑,上坟只是个形式,我爷殁了这几年,我时常会想起我爷,就刚才你问我的时候,我还想起我爷拉着架子车往学校送面的事情,几个我姐没有来上坟不能怪人家,现在都忙的很,心里只要能想起我爷就可以了。”小英说。

“你是在你爷跟前长大的,几个你哥和你姐分家后就没有怎么和你爷和婆跟前生活,离得远了也就慢慢淡了,就你把你爷看的重。”小姑说。

小英没有接小姑的话茬,时隔一年,重新走在这一条田间小路上,脑海里不断的浮现着过去几十年和爷婆在一起生活的每一个片段,清晰的就像昨天刚刚发生过一样。婆今年八十多岁,身体依然康健,周末回到娘家,婆把炕烧得热乎乎的,英子只要坐在婆的炕上,紧张一周的身体瞬间就会放松下来,这一觉足以解除五六天的困乏。婆常常会说,额娃上班辛苦的,哪会像别人说的那么轻松,当老师难道是哄娃娃哩?要是这么简单,岂不是谁都可以当先生么?

纸钱点燃了,小姑嘴里嘱咐着,一股山风刮过,烧过的纸灰打着旋向天上升腾,“你爷高兴的很,把这些钱全拿走了!”小姑一脸笑容。坟头的雪草随着风势左右摇摆,空寂的晌午时分,兔儿山竟是如此的安静!

小英站在兔儿山的半山腰的麦田里,俯瞰着一排排整齐有致的房屋,在那一株还未出叶的桐树下,婆就在厨房里操持着午饭,小英心里充满了暖暖的感觉。婆在屋里,这个家时时刻刻都像眼下这温暖的四月天。一声招呼,一句嘘寒问暖,这都是婆能给予自己最美好的幸福时光,她要赶紧回到屋里,坐在灶火,和婆说说那些年爷孙之间的趣事……

【作者简介】 

辛  克 | 80后老青年,有梦想,从未实现;有理想,现实骨感;有遐想,缺乏勇敢。有信仰,爱跑步,爱生活,爱思考,爱旅行的男子。乐于平淡,崇尚简单。走了一些地方,邂逅了不一样的风光,遇见过自认为最美的风景,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群,喜欢用寥寥文字与自己对话,喜欢用镜头捕捉世界。


【精彩推荐】

爷说,南山的南边是四川

乡愁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花泡馍

闲话凤翔西乡人

一座山与两代人的缘

蓝天绿水,桃红李白,走进活色生香的春天

迎接久违的“水桃花”

这个春天,一不小心就撞上了“桃花运”

二月二,忆起儿时爆米花!


更多精彩,请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


 ·END· 


时光捡漏 ∣您的生活笔记
 公众号ID:xinke19820728 

人生 · 生活 · 活着


感谢您抽出   来阅读此文

更多精彩请点击【阅读原文】哦

↓↓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